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实施 >> 勘察设计 >> 正文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2-9 14:17:31
结论:

  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二、道路景观的构成

  道路景观的构成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三类:

  1、实用性: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

  2、审美性的: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3、视觉传达性的: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二是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道路的空间特点;同时,建筑的形式与结构代表着一种理念与精神,无声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如革命家蔡元培所说:“建筑者,集众材而成者也,凡材品质之粗精,形成之曲直,皆有影响于吾人之感情。”因此,建筑是街区的门面,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物质和文化,建筑的优劣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道路两侧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具体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牌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三、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在环岛上,这一矛盾更为突出。

  (三)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活力。分车带两侧栏杆过高,显得道路拥挤,影响市容。

  (四)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四、道路绿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认真调查道路的周围环境和立地条件,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的指标有:周围绿化现状(绿化的布局、树种及长势)、土壤理化性质及地下、空中管线和大型公共场所。

  (二)仔细分析,合理规划。道路绿化包括行道树、分车带、中心环岛和林荫带四个组成部分,为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大方,不同的道路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要各有特色。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四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

  1、行道树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侧重落叶类,夏季可遮荫,冬季可为行人提供天然日光浴。间距5~8米,在有架空线地段,应选择耐修剪的中等株形树种。

  2、分车带是道路绿化的重点。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位于快、慢车道之间的分车带,宽度为2米以下或有地下管网的,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宽度在2~4米且无地下管网的,可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做灵活多样的大色块规划设计;宽度为4米以上且无地下管网的,除灌草结合外,还可配以小型乔木。

  3、中心环岛地处道路交叉点,目的是疏导交通,要求绿化高度在0.7米以下,为使司机和行人能准确地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可采用小乔木和灌木、花、草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种几何图案或变形设计。

  4、林荫带以方便居民步行或游憩为前提,参照公园、游园、街头绿地进行乔、灌、草、花的合理优化配置;同时,可布置少量的园林设施,如园路、花架、花坛、园桌、园凳、宣传栏等。

  五、道路景观的营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