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实施 >> 勘察设计 >> 正文
有关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筑防火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3 12:27:00
性。

  建筑空间高大,烟气容易扩散弥漫,着火点所在区域的空调系统联动关闭,但相邻区域的空调系统仍在运行,造成层化后的烟气加速水平向扩散。2 防火设计的策略虹桥枢纽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要打破“处方式规范”

  具体条文限制的思维方式,从确保安全疏散、尽可能降低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荷载,控制火灾(烟气)对建筑安全、财产危害程度,高效探测火灾、扑灭火灾的思路上确立防火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防火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同时保障虹桥枢纽中大量人员的安全,也是防火设计的首要重点。因此,笔者对于虹桥枢纽的防火设计,提出了“断、空、通、畅”的四字方法。

  “断”虹桥枢纽长l 000余米,宽160余米,地下4层,地上层,对于如此大体量的建筑,结合建筑内部主要交通功能区域的设置,防火设计中引入了“断”的理念,也就是分段防火,互免干扰,分段防火,互为保障。

  各功能有联系,流线设计上是无法断开的,即航站楼、轨道交通站、高速铁路站、“磁浮”站等各功能区域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平面布置时从功能上加以集成,交通功能为核心、辅助配套功能为外围形成功能区块,区块之间设计联系通道,自然形成了既断又连建筑平面。联系通道就可以作为防火的隔离带,由于防火隔离带从功能上确定了其仅作为交通联系通道,因此增大了其不被占用的可能性,交通功能区块关系见图4所示。虹桥枢纽除联系通道外,还通过采用下沉式广场、市政道路、室外连廊等方法对建筑体按功能进行分块、分段。如地下9.5 m的联系通道贯穿三大功能块应通过下沉式广场进行隔断;通过设计纯粹的交通连廊,将航站楼、“磁浮”站、铁路站屋以及汽车客运站等主要交通功能区域分段;对于地铁站的布局,由于其设置在地面标高以下,垂直向分隔是其与其他交通功能区分隔的主要问题,设计中利用了首层穿越建筑的市政道路、铁路站台等室外设施进行分隔。这样既保证了虹桥枢纽各个交通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又能确保了换乘人流设计连续、高效。

  在各功能区块内部建筑空间中,通过防火隔离带的方式来实现“断”.防火隔离带作为建筑内部的防火分隔措施,经过相关热辐射验算和计算机模拟分析后,得出科学的隔离带带宽,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经热对流、热辐射的途径蔓延扩大。防火隔离带的设计除了在空间上确保物理间距外,还可通过采取一些加强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如隔离带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独立设置喷淋泵组或湿式报警阀、划分独立的防烟分区和设置独立的排烟设施等,如果隔离带上设置了吊顶,则需要考虑到吊顶内部要做好防火分隔。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按需选用。

  “断”的设计思路基本解决了建筑内部火灾蔓延的问题,以隔离带的形式进行防火区划,同时实现“断”的一些空间区域作为准安全区域,为“分阶段疏散策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空”的主要含义:一是形成高大的室内空间,降低火灾产生烟气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二是减少建筑物内部的用房数量,使建筑内部空间空荡,如售货亭、仓库、储藏间以及交通站所必需的办票、问询等功能用房数量应严格控制;三是减少功能用房内部的可燃荷载。

  如此大型交通枢纽,问询、商业及工作人员用房中尤其以商业用房火灾危险性高。因此,商业用房应尽量定位在小型化和分散布置,遵循化整为零、控制火灾荷载的原则。这些用房按照“防火舱”的模式进行设计是比较可行的。虹桥枢纽中的一些商店、办票岛、贵宾休息室及餐饮等房间,一般都设有顶棚,可供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网和喷头以及机械排烟的排烟口,通过把火灾控制在这个范围内达到防控火灾、减低危险的作用。如果不设顶棚而仅有侧维护构建的用房,则应尽可能减少可燃物,以减少火灾规模和发烟量,有利于火灾扑救、人员疏散和钢结构保护。防火舱防火措施示意及实例见图5、图6所示。

  虹桥枢纽中高铁站、“磁浮”站、航站楼的室内空间及其间的联络通道尽可能减少建筑内部可燃物的火灾荷载、减少人员能过长时间停留的区域(长时问停留容易形成本区域和周边区域的人流集聚)。建筑以大空间的设计手法处理内部空间,保证内部空间的层高,一般均在以上。 2.3 “通”

  虹桥枢纽建筑中有大量的中庭、挑空空问,或直通屋顶、或紧靠外墙,还有一些下沉式广场、内天井等,这些空间能够借助于自然排烟窗、可开启天棚等措施简便地实现室内外空间的贯通、,把室外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空间,有效地化解了建筑大进深、长距离等难以划分防烟分区、设置排烟口以及设计机械排烟量巨大等工程技术难点。

  虹桥枢纽主要采用“通”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建筑内部气流组织、烟气控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